首頁 / 得獎作品 技專校院組-散文類 / 你習慣用「全稱」的方式來描述事情嗎?
得獎作品EXCELLENT WORK
特優
2017 技專校院組-散文類
你習慣用「全稱」的方式來描述事情嗎?
作者:蔡品璇學校: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指導老師:徐惠莉學校:中國科技大學

你喜歡用「全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嗎?

例如:

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你!

「每一次」看到你「都」讓我心跳加速!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情緒沸騰!


以上的字句,容易讓人進入這句話的美好的情境裡 ;

反之,如果換成另一種不好的負面情緒,

說話的方式還仍然能用「全稱」的方式來形容,而能不帶情緒的全身而退嗎?

例如:

為什麼你「每一次」「都」這樣對我?

為什麼我「每一次」「都」會遇到這種人!

會發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

「無論」我怎麼做,「都」無法改變「這一切」!

「你們每一個」人都在欺負他!

「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

這裡的「任何一個」東西,「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全稱」用詞,是日常生活中既簡單、熟悉,卻往往呈現出對立與模糊的狀態。

簡單到「一言以蔽之」,卻對立形成「劃清界線」與模糊了個別思考。


當說出了「我們台灣人應該如何如何......」、「現在的年輕人如何如何......」等語句,

這樣的說法在有意無意間透露「我欲劃分你我界線」的對立,雖然沒有任何對錯,不論有意無意卻也分化了說者與聽者之間的交流與心態,因為說者與閱聽者已經被這樣的言語自動劃分到某一邊了。


如果在美好的情境裡面(例如:愛情中、讚美中、鼓勵中...等)

這樣的用法會讓人心情愉悅,


但如果是在負面的立場或情緒中,這樣的用詞說法,

不但無法溝通彼此,也更容易造成雙方對立。


因此,只單用自己的角度思考,去看或評論另一個角度的人事物,是會失真的。

只用自己的經驗,簡單做出評判,沒有設身處地了解雙方的處境與心情,

是無法完整表達關懷與擔憂,無法完整有效果的溝通想法,

反而造成彼此的衝突與不諒解。


在不同世代、種族、政治、經濟、教育、性別.......等不同環境下,

人人有不同的認知與理解,

這個時候,如果我能學會對「矛盾」包容、對「多元」保持敬意,對「不確定」抱持耐心,

我便不會被社會亂象所左右、人云亦云,不會被政客陰謀刻意操弄並隨之起舞,

而保有自身的觀點並同時理解尊重他人,

我也能得到同等的尊重與理解,

所以,你習慣用「全稱」的方式來描述事情嗎?

 

 

留言區
暫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