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樂「方程式」
在我們的求學過程當中,我們時常會遇到求方程式解的數學題目,需要細心運算,找出方程式的解,填入正確的答案。反觀我們的人生,不就也是如此嗎?如果把人生比作方程式,那我們的目標就好比是方程式等號右邊的數——「x+y+z+……=目標」,方程式的解是我們達到目標的必要條件,而尋求解的這個運算過程,則是我們努力達成每個目標的追夢旅程。
國小時,我在音樂課上培養了對小提琴濃厚的興趣,進而有了想要學琴的動機,向家人表達,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鼓勵我學習音樂來陶冶性情。小學3年級時,我得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家人為我安排了一對一的小提琴課程,我在課餘時間學習著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我的音樂方程式因此而建立了起來。
一元一次方程式
除了陶冶性情,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在賽場與表演舞台上,與觀眾分享我所演奏出來的音樂旋律,我把這個目標置於我音樂方程式等號的右邊——「x=目標」,持續的朝向這個目標努力著。一開始我想的很單純,我認為自己的音樂方程式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式——「x=目標」,方程式的解——x的值就是勤奮的練習,只要努力不懈的磨練自己演奏樂器的技巧,那我終將能達成我的理想。
多元一次方程式
隨著我學琴的資歷越來越久,我學習到了更加進階的演奏技巧,而我也逐漸體悟到,我的音樂方程式或許不單純只是個一元一次方程式。升上高年級,學校的課業變得更加繁重,我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專注在課業上,連帶也壓縮到了我練琴的時間。為了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下兼顧樂器的練習,我必須掌控時間的調配,同時更加專注在課業上的學習,事半功倍,才能空出時間精進樂器的彈奏,同時兼顧課業和音樂的學習,在兩個領域皆有良好的發展。
學習完基礎之後,我開始學習小提琴進階的演奏技巧,像是第三把位、跳弓和抖音……。和先前不同,這些進階的技巧具有較高的難度,需要更加倍努力的練習才能熟練。剛開始嘗試時,我時常因為這些技巧的難度而無法有好的表現,甚至因此而灰心喪志,懷疑自己的能力。好在家人和老師持續的鼓勵我,告訴我這是學琴的必經之路,也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困境,勉勵我持續的堅持下去。而我也拿出毅力與恆心,反覆的練習這些演奏技巧,就算失敗了也不退縮,仍然持之以恆的繼續練習。在我的堅持之下,最終,我突破了這些瓶頸,熟練這些進階的演奏技巧,也幫助自己在演奏時有更好的詮釋和發揮。
做任何事情都有訣竅,而練琴也不例外。我在剛開始學習抖音時並不順遂,屢屢卡關,無法將抖音做一個完整的呈現。後來老師告訴我,練琴時,不一定每次都要將樂曲完整的演奏一次,可以挑選需要運用到抖音修飾的段落集中、加強練習。而平常沒有練琴時,我也可以練習抖音,老師建議我找尋一個平面充當按弦的支撐點,練習抖音的手指動作,我比較不擅長食指和小指的抖音,也特別針對這2個手指頭反覆練習。掌握到這個訣竅之後,我也把這個方法運用在其他的演奏技巧,在練琴時或平時加強磨練某個特定的技巧,大大的幫助了我突破每個學琴過程中的瓶頸與困境,可見「訣竅」對於每項技藝的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學琴2年,我發現自己的音樂方程式必須重新建立,多了2個未知數——y與z,從一元一次方程式轉變成多元的三元一次方程式——「x+y+z=目標」。只有x的解——勤奮的練習是不足夠的,還需要另外2個未知數——y與z的解,在學琴之路上秉持著恆心與毅力,也掌握老師所提點的訣竅們,才能得到我所理想的、等號右邊的值。謹記這3個音樂方程式的解,我會繼續將這些學琴的要領實踐在往後的音樂之路上,期許自己在小提琴的演奏上能夠有更好的呈現。
一元二次方程式
升上國中,我通過學校的弦樂團入團測驗,如願加入了弦樂團,得到演出和競賽的機會。在弦樂團,我結識了一群和我一樣喜愛音樂的同學,在和他們交流之後,我發現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學琴之路和經歷,大家投注在練琴上的時間不同,也都有著不一樣的音樂故事。
國二的數學課堂上,我認識到了一元二次方程式,而學習音樂的方程式也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式,我們可以把「良好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視為目標,將它置於一元二次方程式等號的右側——「x 2 =目標」。有些一元二次方程式有2個實數根,例如:x 2 =9,不論將哪一個解代入方程式當中,都可以得到等號右邊的值,就像我從和團員們的交流中,得知有些同學的音樂資質相當優異,不需要太多時間的練習就能夠得心應手,有些同學則是要更加倍的勤奮練琴才能趕上。不論是哪一種方式,只要持之以恆,都能夠是一元二次方程式——「x 2 =良好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其中一個解,都能夠達到方程式等號右側的值,精進我們的樂器演奏能力。
透過和其他團員們的交流,我了解到有些同學的學琴之路是如此的順遂,我難免會感到羨慕。但我想了想,其實人生中,要達成我們所嚮往的目標,本來就有不只一條的路徑,就像一元二次方程式、多次元方程式的多個解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去走,不需要執著於某一條路徑而停滯不前。或許我無法選擇比較輕鬆的那條路,但透過加倍的努力,我還是有機會可以趕上資質優異的那群人。而且在努力奮鬥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得到一些難得的體悟、收穫,成為自己的墊腳石,幫助自己在未來能夠更加成熟的面對每個困境和挑戰。
「無解」或者只有「虛數根」的方程式
在弦樂團中,有幾位琴藝高超的同學與學長姊,在樂團中擔任各個分部的首席與副首席,也會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弦樂四重奏、獨奏競賽,屢屢為校爭光,也是樂團中相當重要的領導者。
有些一元二次方程式,國中時,我們會稱它「無解」,高中時,我們則稱它只存在著「虛數根」,例如:x 2 =-9。如果我期許自己能和這些團員一樣,屢屢在校外的競賽中獲獎,將這樣的目標置於一元二次方程式等號的右側——「x 2 =目標」,那我的音樂方程式就會是一條無解、或者只有虛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式。這條方程式可以被稱作是「無解」的,畢竟我缺乏達成等號右邊數值的條件與能力,而它同樣也可以被稱作是有2個「虛數根」——「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絕佳的臨場抗壓能力」,但這2個要素不是我所具備的,都只是「虛數」根,只存在我的想像當中,而非我實際可以達到的「實數」根。
雖然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在我的人生旅途當中,我想我還是會選擇有「實數」根的方程式來做計算。如果在方程式等號右邊填上自己達不到的值,我或許會陷入充滿壓力的漩渦,也可能會沈浸在虛數根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中。學會「知足」、「量力而為」,在等號右邊填上自己能力所及的值,讓生命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式存在著實數根,我們或許就能夠活得更加自在,也更有機會享受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
一元三次方程式
國一時,我學琴的音樂教室舉辦成果發表會,我得到了站上表演舞台的機會。把握、珍惜這次的演出機會,我緊鑼密鼓的練習著,卻也為了曲目的選擇傷透腦筋,遲遲無法決定表演時所要演奏的樂曲。
回首近期練習過的曲目們,我從這些樂曲中找尋適合演出的素材。有一首樂曲的節奏較快,我在演奏時較難以完全的掌握,另一首曲目則是要運用到更高的把位技巧,對於當時只較為熟悉第三把位的我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最終,我選擇了一首節奏快慢適中的行板樂章,將重心著重在抖音和情感的表達,而這也是我比較擅長的詮釋方式,我因此而更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在舞台上有穩健的表現。
升上高中,我接觸到了一元三次方程式,有些一元三次方程式只有1個實數根,另外2個則是虛數根,例如:x 3 =-9。如果我期許自己在演出時能夠有好的表現,將這個目標置於一元三次方程式等號的右側——「x 3 =目標」,那2首難度較高的樂曲就好比是虛數根,是適合在舞台上演奏的樂曲,但不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而我所選擇的那首行板樂章則好比是實數根,是我可以將其完整詮釋的曲目,將我這幾年學琴的成果在舞台上展現出來。
或許因為是我拿手的曲目而讓我有了自信心,在我積極的準備之下,我順利完成了這次的演出。而我也體會到,生命中的方程式或許有許多個解,但我必須要找出實數根,也要辨認出哪些是實數根、哪些是虛數根,並以實數根來解這道方程式,衡量自己的能力,用腳踏實地的方式來達到方程式等號右邊的值,而不是好高騖遠、選擇自己力有未逮的虛數根。將適當的實數根代入方程式中的x,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努力耕耘,我們終將有機會收割成果的甜美果實,而這趟追夢旅程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珍貴回憶。
「虛數根」的省思
除了不切實際的空想,虛數根也好比是旁門左道——那些利用虛浮、不正當的手段才能達成的目標,而實數根則是勤奮耕耘的努力過程,是我們腳踏實地而開拓出來的道路。人生沒有捷徑,身為每道人生方程式的作答者,我們都應該尋求「實數根」,不但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合乎正道,也讓這個社會建立在一個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
這些只存在著虛數根的方程式,就好似人生中我們無法達成的理想,又或許,只能透過一些不當的手段而勉強達到的目標。面對這些遙不可及的標竿們,我們應該學習放下對於它們的執念,畢竟人生中,沒有什麼是「非要不可的」,只要「退而求其次」,學習「轉念」,生命中依舊有其他值得我們去留心的事物,值得我們去追尋,也豐富我們的人生,使每趟生命旅途都變得更加燦爛。
面對這些只存在著「虛數根」的人生方程式,我們不應該因為這些難以達成的目標們而被沖昏了頭,企圖以不正當的手段來勉強達標,如此不僅破壞了這個社會競爭的平衡,更可能讓自己遭受到法律的制裁。相對的,我們應當選擇去解有「實數根」的方程式——這些我們能力足以實現的理想們,衡量自己的本事之後,再設定方向,才不會因為力不從心而讓自己迷失,陷入負面情緒的低谷當中。量力而為、立下能力範圍所及的標竿,這是我們都該去學習的課題,除了讓我們過得更加快樂,也更有機會如願達成我們的理想。
我的音樂「不等式」
國二時,我有了另一個在舞台上表演的機會。當時,弦樂團正在為了市區的弦樂合奏競賽積極的團練著,和個人表演、競賽不同,團隊競賽看重的是不同的環節,而我也在團練的過程中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弦樂合奏當中,單一一個人有好的表現是不足夠的,需要大家都利用課餘時間勤奮的練習,將自己所負責的樂段演奏好,整個樂團才能將樂曲做一個完整的呈現。而弦樂合奏也相當注重「一致性」,這就是為什麼樂團需要有指揮的領導,演奏時,我們都需要時常留意指揮的手勢,才能讓大家有著相同的步調和節奏,不同分部間的樂音才得以相互搭配,讓不同的弦樂器彼此調和,將音樂和諧的表達出來。
還有一個在弦樂合奏時相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背譜」。為什麼要背譜呢?演奏時,如果我們只專注在看譜,那就無暇留意指揮的手勢,在有節奏轉變,需要漸快、漸慢的樂段時,大家無法保持統一的節奏,演奏出來的樂音會因此而顯得雜亂不堪。正因為如此,儘管比賽時,我們都還是可以留心前方譜架上的樂譜,但樂團老師還是會叮嚀我們盡量要把樂譜給記憶下來,專心留意指揮的手勢,才能讓大家拉奏的步調趨於一致。
國一時,我認識了「不等式」,與方程式中的「=」做區別,不等式有著「>」、「<」、「≥」、「≤」等符號,描述著不同量之間的大小關係。而競賽是在比較大家表現的優劣程度,在競技舞台上,我的音樂「方程式」因而轉變成了「不等式」,如果將其他參賽學校的弦樂團置於不等式中> 符號的右側——「x+y+z >其他參賽的絃樂團」,那不等式中的x、y、z,就好比是我們樂團所必須注重的環節們,掌握這些要素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我們才能將辛勤團練的汗水化作成果,在競賽場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也為校爭光。
和國中所學習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不同,競賽場上的音樂不等式是「三元一次不等式」——「x+y+z >其他參賽的絃樂團」,有3個解——x、y、z要去達成,除了每一位團員都將自己負責的樂段演奏好,也要在演奏時多多留意指揮引導的節奏,並在團練時盡量將樂譜記憶下來,如此才有餘力去留心指揮的手勢,讓整個樂團合而為一,同心合力、盡力將樂曲做一個最好的詮釋。
結語——驗算,也在未來建立更多的方程式
回首我追尋音樂夢的這趟旅程,也回顧這些我在追夢旅途中所列出的方程式們,我試著去「驗算」,將我所找尋到的解代入方程式中,看看是否能達到我所設定的、等號右側的值。在驗算的過程當中,我回憶著這趟音樂旅程的點點滴滴,回想起自己的確站上表演舞台,在發表會上展現自己學琴的成果,也在弦樂合奏的競賽舞台上,與團員們一起將樂曲分享給評審與聽眾們,最終獲得了「優等第一名」的佳績。經過驗算,同時也回味著這些過往經歷,我認為自己所求得的這些解是正確的,能夠幫助自己達成所設定的目標,也讓方程式的等號成立。
學習數學時,透過一道道習題的演練,我們得以精進自己的解題技巧,幫助自己在未來能夠更加熟練的解開每道教科書與試卷上的試題。而人生旅途也是一樣,在我們解每一道人生中方程式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得到許多珍貴的體悟,在未來解其他方程式時,成為自己的墊腳石,幫助自己用更加處之泰然的心態來面對它們,突破生命中的每道關卡,達成自己理想的目標。每次的計算過程,都會是我們寶貴的紀錄與回憶,當我們回首過往時,值得一再的細細品味、反思,並從中得到收穫,持續的成長、進步。
音樂方程式只是我人生中的其中一個方程式,在未來,我期許自己勇於追夢,豐富自己的人生,再繼續列出許多其他的方程式,等待自己去運算、解題,找出方程式的解,並再做驗算,從中得到收穫和反思。而我的音樂之旅也尚未結束,在未來,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在音樂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啟發與感動,協助紓解我平時生活中的壓力,讓我擁有一個更加愜意的生活。
探索著該如何達成這些目標,我將它們置於音樂方程式等號的右側——「x+y+z+……=目標」,開始找尋這些方程式的解。連同其他我在人生中所列出的方程式們,我會繼續這個繁複的計算過程,期許自己能夠有撥雲見日、找尋到解的那一天,而這趟精彩又漫長的解題之旅也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