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課堂中嘗試教學數學的時候,我總會有種特殊的感覺,那便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喔不咳咳,應該是「人類的數感並不相通」。
教師三週實習的第二週星期一早上第一節課,我翻開彷彿有十公斤重厚厚的六年級下學期數學課本,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揚起我受過專業訓練的、在小朋友面前必須要保持好的四分之三半月型微笑,輕輕開口對台下孩子們說:「來,我們翻開課本的第五十二頁吧!今天要進入新單元,也就是比較量和基準量。」
我看得出來學生們有想努力打起精神的模樣,但眼見他們遭睡意侵襲、眼皮已垂到面積遮住眼球眼白二分之一的悲慘程度,我的同理心便在小數點後無條件進位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於心不忍多到了滿格的程度。於是我只好告訴他們,在進入新單元前,全班要先來玩一個關於新單位的遊戲來提升上課的士氣與精神。
「什麼遊戲?」學生們不禁好奇地問。「我們來一起發明新的單位吧!」我興奮的說著,看學生一臉困惑,我只能為此多做些解釋。「曾經有人說過,世界上的東西不是『被發明』就是『被發現』,單位之所以被人們發明是為了應用與溝通。現在,我們也可以試著發明新的單位來溝通和使用。」
「可是我們就算發明了,也不會有人使用或認可這些單位啊?」學生們腦筋倒是轉得飛快,一下就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嗯,以前很多單位都是君主的力量才達到統一的,但大家也不要將發明單位想得太過嚴肅,畢竟一些單位的由來也是讓後人感到一言難盡的。」我為學生們補充說明著。
「例如有一個英制單位叫做品脫,它剛開始的由來,是把一口酒含在嘴裡再吐出來連續三十二次。怎麼樣,沒想到單位發明的故事竟然這麼噁心吧?」只見學生們一聽清楚我這個老師所說的故事內容,確實驚到下巴差點都掉下來了。
「現在,你可以舉起自己的手指或一扠作為基準量,去比較看看其他的東西有多長喔!」雖然我很想詢問他們有沒有聽說過「永備尺」的概念,但我想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或許還是太難。在我的指引下,學生們紛紛躍躍欲試拿著自己手指在教室內走動到處測量記錄,看著他們這麼認真參與活動,我身為老師,也瞬間為此累積起了將近有十公升的欣慰。
「怎麼樣?這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新單位,作為生活中的估量時非常好用。現在你們知道什麼是基準量?什麼是比較量了嗎?」我站在台上,向台下詢問。不想三秒鐘過後,仍是令人感到幾乎窒息的沉默。「老師,到底什麼是基準量?什麼是比較量啊?」一位同學鼓起勇氣舉手小小聲地提問著,生怕待會我臉上的大面積笑容就會馬上消失。不,是假如四捨五入的話,那早就算是消失了。
笑容方面,是我辜負了他的期望。「不是你們的錯,你們還都只是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我喃喃自語著說服自己,情緒沮喪到差點就不顧形象洩氣的攤在講桌上。
「老師,妳為什麼看起來那麼難受?」又見學生對我問,腦袋當機好幾秒鐘的我,實在不知道應該要怎麼回答。該如何向他們解釋,此時此刻的萬分痛苦,喔不,是億分痛苦從何而來呢?下課鐘響起,國小一堂課四十分鐘時間就這麼過去,我不禁笑話自己剛剛真是無度的浪費生命虛度光陰。
我抱起如今重有二十幾公斤的數學課本,漫步在走廊上試圖使心情舒坦些,此時卻望見對面樓下的二年級和三年級教室中幾位不管從加減乘除哪個角度看,都比我教學的還要賣力的老師們。
「一公尺等於一百公分!到底為什麼妳會一直少一個零呢?」和「說過幾次了,不要玩天秤!這樣就測不準了!」的聲音此起彼落,於教學大樓間呈三角形和四邊形般的回聲遙相呼應。見此情景我不住嘆一口氣,教學不同年級,即使是我也無法完整體會到他們教學數學時所遇的無奈、阻礙與悲歡啊!
只能說,人類的悲歡確實不相通,除此之外,不相通的還有數感。教學不同的年級,有不一樣的數感、悲歡與煩惱。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努力教學下去,因為,我們就是師者呀!這一切不管是因數還是倍數,都是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