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得獎作品 一般大學組-散文類 / 沒有數字與時間單位的世界
得獎作品EXCELLENT WORK
佳作
108學年度 一般大學組-散文類
沒有數字與時間單位的世界
作者:蒯文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指導老師:蘇意雯老師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數字與時間單位,那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時辰?沒有精準的時間點、沒有時鐘,也沒有年、月或日,這有如是失憶而且不知所措的狀態。白天,你仰望天空中的太陽,但是沒有幾點幾分可言;夜晚,如果晴朗的話,可以望見月亮的角度,如果陰雨的話,那只能等待大地甦醒。你大概可以知道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風高霜潔、冬天大雪紛飛,但是你知道這是你有生之年度過的第幾個夏天嗎?你知道你跟你的同學誰比較年長嗎?你不會慶祝生日,因為你也不知道自己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你不會跟年紀相仿的人比較長幼,因為無法比較,你大概只會分辨父母跟兄姐比你年長,弟妹跟兒女比你年幼。如果你是學生,那你沒有固定的上學與放學時間;如果你是上班族,那你也沒有固定的上班與下班時間,更沒有「朝九晚五」。那麼要怎麼決定這些事情的時間點?大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旭日東升時,你開始上學上班,日薄西山時,你放學下班。這樣的情景跟現代相比有如天壤之別,幾乎無法想像,不過正是一個沒有數字與時間的世界的寫照。
      假設你進化了些許,已知一日,但是不知時、分與秒。你想要與友人明日會面,你會如何安排?我們現在已經認知清楚描述一件事情的基本要件,那就是人、事、時、地、物。但是沒有確切時間的情況下呢?《史記.留侯世家》有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正好可以解答我們的疑問:
「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
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這段佳話名約「圯橋進履」,乃張良為黃石公穿鞋且多次赴約的趣事。黃石公第一次要求張良:「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平明」即黎明,黃石公要張良在黎明時與他會面,但是張良比黃石公遲。第二次會面時,張良在雞鳴時前往,結果又遲。第三次會面時,張良在半夜就動身出發,終於比圯上老人早抵達。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秦朝是西元前三世紀的時代,而時鐘則是西元後15世紀的發明,他們沒有時、分與秒的概念,與人相約或是描述時間只能運用一些每天大約會固定時間發生的事件來描述時間,也就是「平明、雞鳴還有半夜。」但是這樣沒有精準的時間就很可能會導致相約的人們先後到,相比現代的一秒鐘,黎明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因此相約的人們很難同時抵達。如果張良不是活在秦朝,而是活在時、分與秒被定義之後的時代,或許他跟黃石公第一次相約就比他早到了。
  時間是奠基在數字上的,有了數字,我們才能定義時間,我們才有世紀、年、月、日、時、分與秒等時間單位,一世紀100年,一年12個月,一個月28到31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而一秒呢?根據1967年國際度量衡會議的決定,一秒的定義為「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這些是相當精確且固定的一段時間,現在的我們已經活在、習慣甚至是依賴有數字與時間的時代,我們過生日,我們也比較年紀大小,我們還會跟友人約幾點幾分會面。很難想像,沒有數字與時間單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是否在用日晷測量時間,我們是否舉頭望明月觀測天象?
留言區
暫無留言